冷?冷?冷?冷?冷?
不少小伙伴已經(jīng)是
貼著暖寶寶
揣著暖水袋
晚上再來個電熱毯護體
“神器”們雖能帶來溫暖舒適
但使用不當
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造成低溫燙傷



什么是“低溫燙傷”?

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45℃~50℃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,在冬季高發(fā),約占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。
盡管這類燙傷的創(chuàng)面面積看上去較小,早期大多只是紅腫、水泡、發(fā)白,但實際可能損傷深至皮下組織、肌肉等。嚴重程度主要取決于接觸熱源的時間,時間越長,皮膚受損程度越重。


3類人群要特別注意!
1. 嬰幼兒、老人
孩子的表達能力欠佳,如果照看不周,很容易導致燙傷。而老年人皮膚隨年齡增長而變薄,皮膚張力、感覺功能、對周圍環(huán)境溫度調(diào)節(jié)功能差,皮膚血運減慢,也容易被低溫燙傷。

2. 糖尿病等疾病人群
有的糖友因為疾病原因,周圍神經(jīng)病變,對溫度感覺不敏感,就容易出現(xiàn)燙傷的情況。比如,經(jīng)常有冬季泡腳面臨截肢的新聞,往往報道中都是糖友。
因此,建議冬天泡腳水溫最好控制在37℃~39℃之間,接近我們體溫就好,或者別泡太久。

3. 醉酒、麻醉人群
因意識不清,也易發(fā)生低溫燙傷。





記好3點避免低溫燙傷!
1. 不要直接接觸
比如,冬天取暖如果用熱水袋,請在熱水袋外面裹上毛巾,避免與皮膚直接接觸。
2. 注意控制時間
避免長時間接觸同一部位。比如,使用暖寶寶貼時,可每隔一段時間,揭下來換個位置貼;使用電熱毯或暖水袋時可以在睡前,待被窩暖起來后再關掉電源或移走取暖物品,睡覺時候就不要再用了。
3. 科學選購產(chǎn)品
無論是哪種取暖物品,都應從正規(guī)途徑購買,有質(zhì)量保證,并按產(chǎn)品說明書正確使用。




發(fā)生低溫燙傷怎么辦?
如果發(fā)生低溫燙傷
一定要脫離熱源,迅速降溫!
具體可參考
“沖、脫、泡、蓋、醫(yī)”五大急救步驟

劃重點!
建議采取冷水沖洗傷口
最好立即就醫(yī)
找專業(yè)醫(yī)師進行診治
切記:
不可盲目采用涂醬油、牙膏治燙傷的方法,以免刺激皮膚。更不要試圖自己用針捅破水泡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感染!



圖文來源:綜合網(wǎng)絡整理
- END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