腫瘤已經成為目前危害人體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,惡性腫瘤讓許多患者面臨死亡威脅,也讓千萬家庭陷入困境。面對惡性腫瘤,患者和家屬往往非??只牛ダ硇缘呐袛嗄芰?,不惜重金不惜路途遙遠去求醫(yī)問藥,甚至走了很多彎路。罹患腫瘤,到底怎樣才是合理治療,南通瑞慈上海腫瘤中心主任、原上海六院腫瘤內科主任、上海肉瘤臨床診治中心主任姚陽教授,為大家詳解腫瘤規(guī)范化治療,喚起人們對于腫瘤如何合理治療的思考。

為病人解除痛苦
才是成功的治療方法
無論是放、化療,靶向,免疫,手術等等腫瘤治療方法和手段,用的時間、對象、尺度不對,對患者來說百害而無一益。為病人解除痛苦,讓病人活得時間更長更舒服,在姚教授眼里,才是成功的治療方法。
患者實例
姚教授的一位患者,75歲老人,2013年體檢發(fā)現(xiàn)肺結節(jié),直徑只有1厘米大,肺癌的最早期,接受了手術治療。最近老人感覺胸部發(fā)緊,到醫(yī)院檢查,醫(yī)生安排她拍了個胸部CT,發(fā)現(xiàn)縱隔有一個直徑1.3厘米的淋巴結。醫(yī)生告訴她這是腫瘤出現(xiàn)的轉移,需要做化療、放療。老太太本身有糖尿病,年齡較大。一家人聽說要放療、化療慌了神,慕名找到了姚教授。

姚陽教授在瑞慈坐診
姚教授表示, 1a期肺癌做了手術切除,六年后出現(xiàn)縱隔淋巴結轉移的概率極小。該患者淋巴結僅1.3厘米大小,正常形態(tài),說縱隔淋巴結是肺癌轉移是毫無根據的。腫瘤的治療是基于正確診斷的基礎之上,沒有明確診斷就去談治療,而且是激烈的治療方法,這對75歲的老人顯然并不合適。姚教授按照老太太病史和現(xiàn)有狀況,告知老人她的淋巴結腫瘤轉移的可能性極小,囑咐老人回去好好休息,三個月后再拍片復查,老太太高高興興的回去了,說自己終于能吃下飯睡得著了。至于老太太兩邊肋骨痛,通過一些相應的內科檢查,提示有骨質疏松。有點心慌,屬于老年性的心血管疾病,做好相關檢查,交給內科專家處理即可。
腫瘤治療方案
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
姚教授一直強調,腫瘤合理治療的基礎是明確診斷,必須明確診斷才能開始治療。現(xiàn)代治療手段越來越多,診斷內容也越來越復雜。除了明確患者是不是腫瘤,腫瘤侵犯的范圍,有無轉移等常規(guī)診斷,在姚教授眼里,腫瘤的治療還有一部分診斷不可或缺。那就是基于患者,腫瘤的宿主,即患者本人的身體承受情況,再選擇治療方法。就好比一個35歲的肺癌患者和85歲的肺癌患者,兩位患者的治療方案必然有著很大的差異。

姚陽教授工作掠影
腫瘤治療方案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,必須因人而異。沒有最貴和最好,只有最合適。并非現(xiàn)代的化療藥、靶向治療藥、免疫治療藥多多益善,也不是進口藥、貴重藥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。腫瘤治療過程中,一定要注意抗腫瘤的方法,用藥不恰當的例子在臨床比比皆是。腫瘤治療是柄雙刃劍,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可能傷及正常細胞,用對了藥,選對了患者合適的劑量, 掌握了正確的用藥時間才能起到療效,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,否則,抗腫瘤藥就變成了毒藥。
為腫瘤患者治病
而不是治腫瘤
為腫瘤患者治病,而不是治腫瘤。不能單單為了腫瘤的縮小,不顧患者自身的情況,患者可能從腫瘤治療帶來的副作用中爬不起來,甚至死于治療帶來的副作用。腫瘤的治療應基于疾病和患者結合考慮,依據患者身體的承受能力,來制定腫瘤治療方案,尤其是老年人,恰當的治療方法,對老人身體損害比較輕,那依然可以治療,未必要用過于激烈的治療方法。毫無疑問,這樣不僅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,更重要的是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。
作為腫瘤科大夫,最關鍵是要重治療更應該重診斷,診斷是治療的基礎和前提。指南和共識是針對腫瘤群體,而醫(yī)生是針對個體,不同的年齡,身體狀況,可能合并其他的基礎疾病。面對每一個活生生的人,不是按部就班的去治療,而是應該用人文關懷的理念,合理運用最現(xiàn)代的治療手段。讓腫瘤患者延長生命,活得更愉快,這才是醫(yī)生最大的本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