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自從瑞慈上海腫瘤中心開診以來,許多腫瘤患者慕名而來,甚至有不少患者來自外地,在這里他們迎來治療轉機,重拾生活信心。
10月末的一個周五,上海市胸科醫(yī)院放療專家呂長興的出診日,正在住院做放療的王大爺在一家人的陪同下特意找到呂教授,為他送上了一面錦旗。老人聲音洪亮,笑容滿面,和一個多月前的狀態(tài)相比,簡直判若兩人。


王大爺今年79歲,2015年因為痰里有血絲去醫(yī)院檢查,結果發(fā)現肺癌,當時就在外院做了左上肺肺癌的根治手術,2017年又出現了痰里有血絲的情況,病情不斷加重,再次入院檢查發(fā)現癌癥出現了右肺多發(fā)轉移。據王大爺的女兒回憶說,之后的兩年時間里,老人化療、吃靶向藥,雖然一直積極治療,卻不見什么效果,咳血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。原來只是痰里有血絲,后來就完全是鮮血的顏色,老人因而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,心灰意冷,身體每況愈下。
當時的主治醫(yī)生認為老人右上肺的復發(fā)腫瘤內部有空洞,不適宜放療,建議后續(xù)治療考慮免疫療法。全自費費用高昂,效果也不確定,王大爺一家猶豫了,今年9月初,經過多方打聽后來到瑞慈上海腫瘤中心尋求幫助。

呂長興教授仔細了解了老人病情后,認為老人放療指征明顯,隨即和南通瑞慈醫(yī)院放療科團隊討論制訂了精準放療方案,并親自為老人進行了放療前的定位。
第一周的五次放療結束后,王大爺便覺得輕松了不少,活動后沒那么胸悶、氣短,血痰次數也少了。第二周的五次放療結束后,王大爺的身體狀況有了非常明顯的改善,只是偶爾咳嗽,也不怎么咳血了。按照原定方案醫(yī)院安排王大爺進行了一次復查,結果醫(yī)生發(fā)現他的腫瘤明顯縮小。困擾了兩年的難題,兩周的治療就出現了轉機,一家人都十分欣喜。因為治療效果好,醫(yī)生也為王大爺調整了后續(xù)的治療方案,重新進行了放療部位的定位。


放療前和放療十次后對比
11月5日,王大爺完成了本次放療計劃的最后一次治療,這時候的他看起來和健康人沒什么差別,咳血癥狀完全消失,也不怎么咳嗽了,活動之后也不胸悶氣短,整個人的精氣神都回來了。能得到這樣的治療效果,已經大大出乎了一家人的預料,對于瑞慈上海腫瘤中心,他們更是充滿了感激。

據南通瑞慈醫(yī)院放療科主任施健介紹,王大爺的肺癌已經到了晚期,出現了多發(fā)轉移,此次治療是采用了姑息性放療,治療的本意不在消滅腫瘤,而是控制病情,減輕病人的痛苦,提高他的生活質量。而過去認為癌性空洞不能進行放療,現在已經不是絕對禁忌,綜合考慮患者病情,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即可。
他說,肺癌目前是我國發(fā)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,高齡患者往往合并癥多,身體狀況難以耐受化療或患者本身不愿接受化療,可以考慮放療局部控制。很多肺癌患者并不是死于癌癥本身,而是死于相關并發(fā)癥,例如因腫瘤壓迫肺部引發(fā)的阻塞性肺炎、肺功能衰竭等。所以,肺癌患者首先要積極治療,把腫瘤縮小,把并發(fā)癥消除。并發(fā)癥沒有了,長期生存就有了保證。

施主任表示,很多人對放療存在誤解,認為副作用太大,患者往往存在恐懼情緒,甚至一些患者由于懼怕放療而放棄了治療機會,延誤病情。殊不知現在的放療技術已經有了極大的進步。在治療的不同階段,約有70%以上的腫瘤患者需要進行放射治療,放射治療已成為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。

醫(yī)科達infinity直線加速器
傳統(tǒng)放療技術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,亦可能帶來正常組織器官的一過性或永久性傷害。目前瑞慈上海腫瘤中心所采用的放療設備則能夠實現精準放療,治療過程中對患者腫瘤及正常器官進行實時監(jiān)控,并根據器官位置的變化調整加速器的瞄準系統(tǒng)使射線緊緊“追隨”腫瘤靶區(qū),確保將殺滅腫瘤射線的照射準確度成倍提高,既保證了治療效果,又能更好保護周圍正常組織。